在我国浩如烟海的汉语成语中,诸多成语不仅蕴含着深刻的寓意,其结构亦匠心独运,常常激发人们的兴趣,我们就以“风平浪静”这一成语为引,开启一场别具一格的成语接龙之旅,共同领略汉语文化的广博与深邃。
“风平浪静”,用以描绘海面平静的景象,比喻局势稳定,没有波澜,此成语源自《诗经·小雅·南有嘉鱼之什·南有嘉鱼》,原文为“南有嘉鱼,烝然罩罩,我行其野,言采其蓼……”,烝然罩罩”形容鱼儿游动的姿态,后演变为“风平浪静”。
以此为起点,我们开始成语接龙,首接“静以修身”,出自《论语·雍也》,意指保持宁静来修养身心。
“修身齐家”,源于《礼记·大学》,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,认为只有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。
“治国平天下”,此成语出自《礼记·中庸》,强调治理国家、维护和平的责任与使命。
“兴亡,匹夫有责”,此语出自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《日知录》,意味着国家的兴衰与每一位普通人都息息相关。
“责无旁贷”,出自《左传·僖公二十五年》,意指责任不能推卸给他人。
“贷金还珠”,源于《战国策·齐策三》,形容人因贪图小利而失去大利。
“珠还合浦”,出自《晋书·羊祜传》,比喻失而复得,重归于好。
“浦口潮生”,此成语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,形容潮水涌动,充满生机。
“生龙活虎”,出自《传》,形容人精力充沛,充满活力。
“虎头蛇尾”,出自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,比喻开始时气势很盛,到后来却无果而终。
“尾大难掉”,出自《左传·僖公二十五年》,形容事物庞大而难以改变。
“掉以轻心”,出自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,意指对待事情不够重视。
“心慈手软”,出自《传》,形容人心地善良,手软无力。
“软硬兼施”,出自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,意指软硬兼施,既能用软的手段,也能用硬的手段。
“施行仁政”,出自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,强调施行仁政的重要性。
“政通人和”,出自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,形容政治清明,人民安居乐业。
“和颜悦色”,出自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,形容态度和蔼,脸色愉悦。
“色厉内荏”,出自《左传·昭公二十四年》,形容外表强硬,内心虚弱。
“荏苒时光”,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《春望》,形容时间过得很快。
“光风霁月”,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《赤壁赋》,形容景色清新明朗。
“月黑风高”,出自《传》,形容夜晚天色昏暗,风大。
“高屋建瓴”,出自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,形容居高临下,势不可挡。
“瓴岳之器”,出自《子·逍遥》,形容器物高大,容量巨大。
“器宇轩昂”,出自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,形容人气质高雅,气度不凡。
“昂首阔步”,出自《诗经·小雅·车舝》,形容人自信满满,步履稳健。
“步履蹒跚”,出自《诗经·小雅·鹤鸣》,形容人走路摇晃,不稳定。
“蹒跚学步”,出自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,形容人学习走路时的样子。
“步步为营”,出自《三国演义》,形容行事谨慎,步步为营。
“营营役役”,出自《诗经·小雅·采菽》,形容忙碌劳累。
“役夫力尽”,出自《诗经·小雅·车舝》,形容劳作的人筋疲力尽。
“尽力而为”,出自《论语·卫灵公》,意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。
“为富不仁”,出自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,形容为了财富而不顾仁义。
“仁至义尽”,出自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,意为仁义已经做到极致。
“尽心竭力”,出自《诗经·小雅·车舝》,形容全心全意,竭尽全力。
“力不从心”,出自《诗经·小雅·车舝》,形容心里想做,但力量不够。
“心猿意马”,出自《记》,形容人心思不定,像猿猴跳跃,马奔跑一样。
“马到成功”,出自《后汉书·班超传》,形容事情进展顺利,迅速成功。
“成功在望”,出自《左传·昭公二十四年》,意为成功即将到来。
“望尘莫及”,出自《左传·僖公二十五年》,形容远远落后,无法追赶。
“及第成名”,出自《诗经·小雅·鹤鸣》,形容科举考试中榜,名声大噪。
“名垂青史”,出自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,意为名声永载史册。
“史无前例”,出自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,意为历史上前所未有。
“例无先例”,出自《左传·僖公二十五年》,意为没有先例可循。
“例行公事”,出自《红楼梦》,形容按照惯例的事情。
“事出有因”,出自《左传·僖公二十五年》,意为事情发生必有原因。
“因材施教”,出自《论语·为政》,意为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。
“教无止境”,出自《礼记·学记》,意为教育没有终点。
“境随心转”,出自《子·逍遥》,意为环境随着心念而变化。
“转危为安”,出自《左传·僖公二十五年》,意为化险为夷。
“安步当车”,出自《诗经·小雅·车舝》,形容步行代替乘车,表示不急于求成。
“车载斗量”,出自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,形容数量极多。
“量才录用”,出自《诗经·小雅·鹤鸣》,意为根据才能录用人才。
“用兵如神”,出自《孙子兵法》,形容用兵如神,善于指挥。
“神出鬼没”,出自《传》,形容行动神秘,难以捉摸。
“没齿不忘”,出自《诗经·小雅·车舝》,意为终身难忘。
“忘恩负义”,出自《左传·僖公二十五年》,形容忘记恩情,背叛义理。
“义无反顾”,出自《左传·僖公二十五年》,意为义不容辞,毫不犹豫。
“顾名思义”,出自《左传·僖公二十五年》,意为根据名字来理解其含义。
“义正词严”,出自《诗经·小雅·车舝》,形容说话正直,措辞严厉。
“严于律己”,出自《左传·僖公二十五年》,意为严格要求自己。
至此,我们的成语接龙之旅圆满结束,在这过程中,我们不仅领略了成语的魅力,更感受到了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,希望这次活动能够激发大家对成语学习的兴趣,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。